逃跑神学

taopaoshenxue.github.io

再谈 《你很特别》


“为了神荣耀的缘故学着去爱自己 是一种最高的属灵成就。”

                                                       -聖伯納德 . 四种爱(1090-1153)

“the highest form of spiritual achievement is learning to love the self for the sake of God.” -Bernard of Clairvoax (1090-1153)


写在前面

请不要误解聖伯納德的这句话,他讲的“爱自己”不是自私或者自恋,而且他这句话的重点不在 “爱自己,” 在于“为了神的荣耀。”无论这里引用伯纳德是否恰当,我们都逃避不了他曾经思考过的问题, 即“我们应该怎么对待自己?”

讲三个故事(Three is a good number)

故事一:很久以前的一个下午,我在南京的一家星巴克坐着,看到对面有一个阿姨再看一本书,没过多久她把书合上,仿佛很满足。我就插话问她,这本书教什么的?她沉吟了一下,然后意味深长地说,“教我怎么接纳自己。”说完,她把书收起,缓缓转身而去。

故事二:再之前我听过另外一个真实故事。有一个信主的姐妹-大学生- 有一次为团契帮忙做某件杂事。这个事情是很简单的,预估很快能搞定那种,结果她忙了一阵一点都没弄好,趴床上大哭了四十五分钟。当时听完就笑笑 觉得这姐妹很有趣,但后来想想,她为什么哭的这么伤心呢?

故事三:再后来我上了一门叫做 《辅导与生理学》的课,里面有一个案例分析。说一个教会里的会友 - 乔治 - 上了岁数得了中风。得中风之前他是很友善的一个人,热心参与很多社区和慈善工作,在教会内外都有好名声,大家也都喜欢他,事业也有成就。中风之后他很多事情都不能做了,但奇怪的是他脾气秉性也完全变了,变得很容易发脾气。乔治的家人为此深受困扰,觉得他们认识的那个乔治已经离去了,留下的只是一个让人无法忍受的躯壳。

关于 《你很特别》

《你很特别》,现在说起来,似乎已经没有什么特别。它不是一本新书,它里面的内容在基督教书籍的洋洋大海里 我想也不是什么新道理。说实话,如果没人提起我也慢慢把它遗忘在后脑勺的某个角落里。

但这个学期我上了一门叫做 《辅导儿童与青少年》的圣经辅导课,《你很特别》又重新唤醒了我的回忆,因为这本书被列作该课的阅读里面。这本童书说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大的道理就是我们常常是活在世界给我们的标签里-不论是荣耀的标签-星星,还是卑微的标签-灰迹。我们不但努力获得好看的标签,也每天都在给别人贴标签与被别人贴标签。直到我们有一天回转到伊莱的面前 (伊莱-希伯来文意为 “我的神”)我们的好看与难看的标签都脱落了。那时我们发现,原来别人怎么看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要回到我的创造主面前,活在他的目光里,那些标签也不再具有任何意义。因为造我们的神对我们说,“你是我造的,你很特别。”

问题就是:这本《你很特别》,我们应该怎么评价?(给它贴星星还是灰迹?)

因为 单单“你很特别”这四个字乍一听是很鸡汤的,会有人问,难道世俗心理学也不也会这样说吗?再有,即使在基督徒的圈子里,我们也要避免 “社会福音” 不是吗?到最后我们给了人心里想要的温暖和安慰,却没有讲罪没有讲福音,没有讲耶稣,这样不是本末倒置,乱开药 瞎引路吗?

罗腾树下有人

三年前读约翰欧文的《治死罪》(mortification of sin)的时候,我向一位好朋友感慨,说 “我现在才发现曾经以为是为罪的”忧伤痛悔” 并不是因为 我想到我的罪 得罪了神,主要是自怜的眼泪啊!” 后来读约翰米勒 的《仆人领袖之心》(heart of a servant leader),里面记到了类似的经历 - 米勒牧师的太太 多年之后的一天突然醒悟 - 原来自己曾经对罪的“恨恶”并不是建立在 ‘真心地发现自己的罪是让神忧伤’ 这件事情上。

那我们为什么“忧伤”呢?我们这种“难过”的本质是什么?

列王纪上19章里 有一颗 罗腾树,答案就在这棵树下,因为那一天 有个叫以利亚的人 走到了这里,他那时的心情就是你我“忧伤”的样子。

以利亚为什么求死呢?

他不是刚刚才大有能力地向以色列人证明耶和华是神,杀掉了巴力的众先知,并且祷告求得了三年零六个月不曾降在以色列地上的雨吗?为什么耶洗别一恐吓他就逃跑了?并且一直往南,跑到别士巴(往南跑是因为耶洗别在北边),再往南跑到旷野,最后一个人走到了这棵树下。

这其实正是他求死的原因, 他说“我不胜于我的列祖。”以利亚求死,不是因为他为自己的逃跑亏缺了神的荣耀而伤心, 而是因为他无法接纳一个失败的自己。“我不胜于我的列祖,”我失败了。

故事二里的姐妹哭,我猜很可能也与这种心态有关。故事三里的乔治也同样,他发脾气不是因为这些生活琐事真的多么令人生气,他发脾气是因为他无法接纳一个坐在轮椅上的软弱的自己。他在跟别人生气的背后,是在跟自己过不去。

我们不能逃避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究竟在怎么样对待自己?我们究竟在以什么为我们 所谓“成圣”的动力?你做了一件你认为羞耻的罪,或是失败的挫败感临到了你,你沮丧地坐在沙发上,或是跪在地上哭着祷告 - 你的伤心究竟是为何?你是否也和以利亚一样,更多的是因为你无法接纳一个失败的自己而难过?

不但如此,你是否以为,这是你成圣的动力?你是否觉得成圣就是越来越变成自己所喜欢,所满意,所能接纳的那个自己的样子?

再谈福音

我们从小就被训练得 “可爱”可爱不是说 萌萌哒。可爱是说我们努力着让自己变得更容易被接纳,比如我们努力学习为了让自己更有面子,我们工作能力强为了满足我们的自尊,我们使劲化妆为了更加漂亮,我们要搞个高学位为了让自己更有分量。传道人也不例外-我们当中也不乏自我营销的高手。这就是训练自己成为可被接纳的 “可爱。”

福音的逻辑是什么?他把这些虚假的可爱都拿走。你自己最羞耻也是最真实的样子,最见不得光也是自己所最不能接纳的样子 - 你最怕别人看到的那个自己-福音告诉你 - 上帝在基督里完全接纳了这个你,那个失败的,无能的,羞耻的甚至是恶心的 你。

福音说,因为你活在上帝的接纳里,所以你应该接纳这个上帝创造,现在属于他,并且活在他眼中的自己。

等一下,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你要说这不是antinomianism (反律法主义)吗?这不是接纳和纵容罪恶吗?亲爱的弟兄,不是的。一个能按照真理接纳自己的人,才更能够按着真理 诚实地面对自己的罪恶,才更能够按照神喜悦的方式为着神的荣耀而努力,而不再是以对自己的不接纳为所谓“成圣”的动力。

保罗说,“我不论断自己”他知道自己活在基督里有上帝完全的接纳,所以他很有安全感,并且他竭力“向前奔跑”

欧文与米勒

    米勒牧师在《仆人领袖之心》的一封信里面从一个侧面比较了 清教徒和他自己的成圣观。清教徒的角度是这样的:

1. 认识你的敌人-罪,魔鬼,肉体;2,认识你自己的有限-你自己一些特别的软弱和习惯;3认识你的朋友 - 上帝在基督里的恩典和圣灵

1. Know your enemy—sin, the devil, the flesh; 2. Know your personal limitations—your own particular fleshly characteristics and habits; 3. Know your Friend—the grace of God in Christ and the Holy Spirit.

米勒的角度是这样的:

1. 认识你的朋友;2,认识你的敌人;3,认识你自己的有限。并且在谈论2和3的时候一直把1当作是最核心的主题。

1. Know your friend 2. Know your enemy; 3. Know your personal limitations. And I would keep the controlling theme of point 1 even when talking about points 2 and 3.

在米勒牧师看来,关键点在于你要知道你活在上帝的恩典里,让这成为你成圣的动力,而不是你对自己的不接纳。他在一封信里对一位朋友说,“不要聚焦在你的罪上超过半小时。”他绝不是说罪不应当被重视,他是说罪应当被重视恰恰是因为我们活在如此大 如此真实的恩典之下。

用我的话说,你要活在上帝的接纳里,并且你愿意用他对待你的方式对待别人,你愿意用他对待你的方式善待自己。

再谈《你很特别》

扯远了。

《你很特别》的神学错了吗?如果它像故事1里的那种心理学或者是心灵鸡汤 - 纯粹教人怎么接纳自己 - 那么它确实错了。因为那个自我接纳是没有上帝没有盟约没有基督没有救恩的自我接纳。但《你很特别》里的“接纳”的信息和应用 是建立在一个 位格际 的基础上的- 它是位格对位格发出的接纳,或者说,它是盟约性的。它说 你能接纳自己 是因为创造你的神是接纳了你的。这个信息本身就着圣经的教导来说是对的,它所展示的内涵的确是福音的一个层面:我们应该活在上帝的眼睛里,而不是别人给贴的标签里。

当然,《你很特别》,就像所有其它圣经以外的文学作品一样,不是完美的。它也不可能把全备的真理都 包括在内,这也不是作者的初衷。它也可以被误读和滥用。如果只看前文所介绍的这些内容,读者确实可以把上帝(里面的伊莱)想像成一个和圣经里的上帝 相违背的形象-比如这个伊莱更像一个圣诞老公公 而不是一位圣洁 烈火一样忌邪的神 -诸如此类。但不论这类的评论是否公允,都不应该让我们忽略它的价值 - 我们应该活在盟约里 -意即 我们应该活在上帝的眼里。(那上帝是什么样的,当然要回到圣经)

活在上帝的眼里 - 这既安慰我们让我们能接纳那个罗腾树下的自己,又同时挑战我们 走出自己的自义-并且正视自己的罪恶。

没有上帝的“你很特别” 只是个粗糙的谎言,但是上帝眼中的“你很特别”却可以像作者意图的那样 - 引导一个自卑或骄傲的儿童回归正道。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你我可以按着上帝的心意善待自己和别人。我们的文化是 荣耀-羞耻 两极的文化,而我们又是全然堕落的罪人。在这文化里长大,并且因着我们的罪性, 你我信了主也会继续地论断别人和自己。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回到造我们的神面前,享受他在基督里给予我们的完全的接纳,并且为了他的荣耀,活在他的面前。

我们为罪的忧伤,也不应当依旧是 对自己的灰心丧气,而是知道我的罪怎样得罪(offend)这位 如此爱我又 如此恨恶罪恶的神。然后,回到他面前,回到他的恩典 他的接纳里,回到基督完成的救恩里面。

评论(2)

热度(2)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