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跑神学

taopaoshenxue.github.io

浪流连, 無限の住人



“這個風風雨雨的社會

欲怎樣開花 少年家怎樣落地

咱攏是為著愛情來浪流連 (敢有人愛我)

我已經決定 欲做一個善良的歹囝

薰莫閣食 酒袂閣焦” - 《浪流连》

即使活在一个不断贩卖目标的年代,我们依然是在无限里流浪的人。天主教的神学家/数学家 帕斯卡曾经提过一个设问:为什么坐在国王旁边的是娱乐国王的人?为什么我们迫不及待的要让生活填满 - 忙碌且复杂?他说因为我们害怕一个人沉静下来就不得不面对死亡,所以国王也要不断的让自己分心。作国王的好处就是身边不断有人讨好你娱乐你,使你不用安静的坐在自己的房间面对死亡这件事。

我觉得帕斯卡的答案还可以再往前走一步,其实对很多人来说比死亡更难面对的是 漫无目的 (或者闽南话“浪流连”)本身。《无限的住人》里面安插了“閑馬” 与 主角 “万次“的会面,同样拥有不死之身的閑馬渴望死亡的解脱而不能,让人觉得荒谬。閑馬说他已经有过五个老婆 和 众多的好朋友 - 但他们都在时间的长河中逐个离他而去,这样的“无限”给他无穷无尽的痛苦。如果永恒只是时间的无限延长 - 那它根本不是一件值得渴望的事,我们真正想要的不是在无限里流浪 - 而是 找到心灵的归宿, 哪怕那只是一刻的安息 我们也愿意用整场永恒来交换。 “無限の住人”这个日文名字直译过来就是 “住在无限里的人” - 形容主角是永远不死 却在永恒中流浪的故事。

目的の拯救

如果说生活像一场约会,我们想要的是一个让我们在座位上小心翼翼地擦亮那双皮鞋的理由。我们渴望被一个目的拯救,《浪流连》这首歌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非得有一个特别特别美的目标才能让我们发现生活有奔头,我们心里渴望被这样一个目标拯救出泥潭似的桎梏的生活。一个中东宣教士曾经跟我讲过东西方辨别真理的不同眼光:他说西方人发现一件事情有道理说得通符合理性和逻辑 - 那是真理;中东人不这样 - 中东人相信美 - 一个东西美 那它就是真的。你跟美国人说一个事情 - 他听完之后说 “make sense,” 甚至你跟中国人说 他也会点点头说“有道理;” 但中东人不这样,你跟他说完一件事情 他点点头说 “漂亮。” “漂亮”是通往心灵的真理范式,真正打动我们的都是具像化的图景 而不是抽象的道理 - 虽然我们谈论的内容可以是抽象的。《浪流连》里的高捷问说:青仔,浪子为什么要回头?因为爱。因为,他爱上了一个女人,这就是目的的力量,这个目的“拯救”了浪子。《无限住人》里的主角万次 也被同样的方式“拯救,” 他认识了一个长得特别像他妹妹想要为父复仇的女孩 “凛”- 万次决定 陪凛走上复仇之路,作她的保镖。表面上是剑客万次 拯救了凛,但实际上是 凛拯救了万次,她成为了万次与閑馬 不同的理由,因为她万次有了一个活着的目的。

我们对待上帝给我们的现状总是有三种可能的回应:1. 抱怨,抗拒。2. 不抱怨,学会接受。3. 不仅仅不抱怨 也不仅仅接受,而是主动的顺服。 第三种姿态的美的地方是它有一种充满了生命力的主动,这是生命本来的样子。

拯救の目的

当希伯来书的作者说 “我们应当竭力进入那安息” 他想到的是民数记14章在站在加底斯的以色列人。以色列人站在一个边缘之处,因为前面就是一步之遥的安息之地;上帝带他们出埃及不是目的,而是带着目的的把他们带出埃及。你被耶稣拯救脱离罪恶不是最终的目的,上帝为了那个目的 派耶稣来拯救你。对于当年在加底斯的以色列人,这个边缘的地理位置也象征着他们的属灵位置 - 他们离安息只有一步之遥,因为上帝邀请他们进入自己的安息。边缘在于 一边是上帝的应许,一边是自己的恐惧。因为上帝吊诡地把充满了高大的亚纳族人之地叫做应许之地 - 而不是皆大欢喜的预备了一片充满小矮人的地方叫以色列人去占领。只有当我们站在边缘,我们最真实的一面才展示出来;只有当我们被拉扯,我们潜在水底的面目才浮出水面。我们对待上帝给我们的现状总是有三种可能的回应:1. 抱怨,抗拒。2. 不抱怨,学会接受。3. 不仅仅不抱怨 也不仅仅接受,而是主动的顺服。第二种可以存留一时,到最后显明的只有两极。多数的以色列人看似要得到却最终没有得到,少数的约书亚和加勒看似要失去却最终没有失去。

当希伯来书的作者说“安息”他想到的 也是诗篇95篇 上帝说“我的安息” - 这是创世纪2:2 自从上帝创造世界以来 他自己拥有却也为我们存留的安息 - 那才是一切的目的。这个目的之外 一切的行为一切的方向一切的操劳一切的渴望 - 浪流连。

目的の破碎与重建

以色列人想要的很简单 - 他们属灵上“小富即安。” 只要有吃有喝 没有危险 不用做苦工 就可以了,当年渴望出埃及的这群以色列人 并不那么渴望进迦南 - 所以在加底斯他们怂了,他们不相信这是他们的呼召和使命,他们不相信 应许之地 是属于他们的地方,他们不相信耶和华的安息是他们的目的地,他们不想进入 “目的” 却只想惯性地活下去。这或许就是希伯来书作者觉得他的读者信心倒退的原因,他们有“随流失去”的危险 因为他们在一步之遥的边缘之地 如同以色列人踌躇于 耶和华让他们去占领目的地的呼召。

打动我们的影视和动漫里的英雄 都有一个特质 - 就是他们是进入了“目的”并且拒绝按着惯性生活的人。《绣春刀》里的沈炼说 ”可若是活着只为了活着,这样的活法,我绝不能忍受。“ 这才是真实的人性 — 这才是他们打动我们的地方—因为我们心底里都觉得 浪流连的时候说 “人间不值得”是矫情的,而一场不顾一切奔向去处的人生才是值得。

“我们要竭力进入那安息。”

“如果你们今天听从他的声音,就不要硬着心。”


评论

热度(4)